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云南普洱:来自一个“90后”移民管理警察的缉毒故事

2020-06-19 来源:法治快报网
  法治快报网 (通讯员 周国芬)纵观抗疫战场,无论是身在前线,还是守护家乡,“90后”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战“疫”中那抹最亮的色彩。其实,在祖国西南边陲,复杂多变的缉毒战场,同样有一群“90后”奋战在缉毒一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在第33个“6.26”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来听听云南勐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90后”小耿的缉毒故事吧。
  
  这个“理疗包”可治不了病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毗邻世界三大毒源之一的“金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驻守边境口岸的移民管理警察多了一份责任:从源头上杜绝各类毒品流入境内。
  
  6月的孟连,早上10点的太阳就已经开始灼人,小耿和同事正在某公路的查缉点开展公开查缉,一辆小轿车从勐啊方向向查缉点驶来,小耿将车拦停后进行例行检查。
  
  “理疗包?重量不对嘛。”小耿拿起一个黄色的快递包裹后,首先看了一下快递标签上标注的物品,与手中感受到的重量不符合。当小耿要求将包裹打开查看的时候,司机眼神闪动一下就往副驾驶座上的着衬衣的男子瞟去,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这个细节小耿注意到了,但也能理解,如果包裹是他的,确实需要他的同意。
  
  但当他将包裹打开后却不这样认为了。
  
  “味道不对,虽然包裹的严实,但里面一股很冲的味道太明显了,而且绝不是理疗袋该有的味道。”纸盒内是一个外用白色塑料袋和红色布袋包裹的物品,外观标识都为“海盐热敷理疗袋”,但将理疗袋打开,却查到晶体状毒品冰毒可疑物若干,并从该男子随身背着的包中发现鸦片疑似物1.45千克。
  
  小耿才27岁,却是一个有着6年缉毒经验的“老师”,刚来到孟连口岸的时候,他整整一年都跟着同事们在查缉点开展查缉工作,却什么东西也查不到,只能越加刻苦的练习查缉技能,每天向身边的老同志请教查缉经验,终于在这天亲手查到了毒品。后来,他参与过很多情况更复杂、量更大的案件,但这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禁毒要有“怀疑精神”
  
  正常的生意往来?为何要将货车分开停放?又为何选择凌晨拉货?2018年1月初,小耿在执勤中了解到,一直在边境做茶叶生意的赵某最近突然购入4辆型号相同的货车,分别停放在周边的几个停车场,准备在凌晨左右拉货运往县城。这些不对劲的地方引起了他的疑虑。
  
  天黑后,小耿向站领导请示后带队前往某公路堵截。经过5小时的埋伏,在凌晨1点30分终于等到这4辆货车。拦停检查,车上有苯甲酸、丙酮等各类制毒化学品15.6吨。但车上只有驾驶员,并没有其他陪同人员。
  
  赵某为何迟迟未现身?是否还有存货?是否还有幕后主使?小耿带队迅速沿着公路继续排查,2两小时后,在路边一块空心砖围着的空地内只能看到一堆用绿色编织袋包裹3.81吨碳酸钠,并没有其他人员车辆。但从周边凌乱的痕迹来看,极有可能是运输该批制度物品的车辆发现前面的民警堵卡后,匆忙将该批可疑物倒在此处后驾车调头逃离,后面极有可能还有没“出货”的。
  
  小耿将队伍分成两队,一队继续沿着公路搜寻,一队搜查周边村寨。果然,在距离公路3公里的寨子里一个仓库碳酸钠可疑物15.16吨,并抓获主使人赵某和胡某,成功摧毁了一条由境内至境外的易制毒化学品走私网络。
  
  是偷渡?还是探路?
  
  “案件的侦破是与毒贩斗智斗勇的过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善于蛛丝马迹中去寻找决定胜负的关键。”2018年4月的一个早晨,小耿在开展边境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背包的年轻男子准备从边境渡口偷渡入境,但神情不慌不忙,镇定的样子倒像在“春游”。
  
  “偷渡者担心被巡逻人员发现,总是匆匆忙忙的,而且需要避关躲卡,绝不可能如此轻松。”小耿分析,“此人绝不是简单的偷渡,而是探路!”果然,经过3小时的暗中观察,该名男子先后3次偷渡入境试探,未发现异常便原路偷渡返回。这恰恰证实了他的猜测。
  
  11时许,一名提着两个包的黑衣男子出现在渡口,与探路者交流一番后带包偷渡入境,上了一辆货车,停留半小时后就驾车后向县城驶去。
  
  这是准备运“货”了!小耿立即带队追去,经过一番围追堵截,终于在12时许截停车辆,但却只能在车上找到之前黑衣男子带入境的两个空包。
  
  小耿注意到,当检查人员检查驾驶室时,男子神情变得紧张,说话也开始结巴,眼睛还不时瞟向驾驶室上方位置。“毒品就在那里!”果然将驾驶室上方的储物箱卸下后,从后方夹层内查获白色晶体状高纯度冰毒60袋,后经称量净重59.7454千克。本案共查获高纯度冰毒59.7454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查扣涉案车辆1辆。
  
  这是我的家乡,我要守护的地方
  
  2015年,小耿军校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回到家乡边境一线。他说,“从小就听到很多缉毒警察勇斗毒贩大获全胜的故事,心里一直想着等我长大了也要成为这样的英雄。但长大后才知道,这其中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牺牲和辛酸,我觉得,我是本地人,环境语言更熟悉,比其他人更适合去到缉毒一线。”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之后长达6年的时间,他一直坚守在中缅边境,始终牢记“边境多缴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的使命担当,踊跃争取参加各级侦查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查缉本领,刻苦钻研查缉技巧,积极参与各类缉毒任务,因禁毒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禁毒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上级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嘉奖4次。
  
  有人说,缉毒警察是刀尖上的舞者,因为面临的危险程度极高的毒贩和瘾君子;也有人说,缉毒警察是神圣无畏的使者,因为只有崇高的追求才能支持他们创造无数奇迹。他说,他只是家乡的一名守望者,守护着心中的净土不受侵害。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德宏:平凡中的不平凡

下一篇:云南昆明:罗燚——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空港禁毒利剑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