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云南曲靖:扶贫路上

2020-11-12 来源:快报网
  快报网讯 (通讯员 杨震宇)2019年3月,经单位指派,我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工作岗位,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地点——沾益区大坡乡亮泉村委会。
  
  在驻村之前,我在执行局工作,虽然也经常往农村跑、和群众打交道,但还是第一次像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工作中,一时之间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开展,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扶贫政策、村委会情况及贫困户的信息,通过查阅材料、户档,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对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进行走访,对村情、贫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经过分析判断,掌握了当地建档立卡户的贫困原因,便立即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项目引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亮泉村委会辖区属山地、半山地地形,耕地面积小且分布不集中,经济作物以烤烟、万寿菊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农户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缺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能力,收入水平难以提升。但只靠农户自身的能力,又难以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种养殖产业。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与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积极协作,通过流转土地600.48亩,引进了温氏集团的养猪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达到年产20万头生猪的规模,除了能让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费用之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多方位增加农户收入。
  
  技能培训,就业插上技术翅膀
  
  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技术技能,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往往只能选择以体力输出为主的工作岗位,较技术岗位的收入差距较大,对于现代社会中技术集中化、产业集约化的生产体系,存在难以适应的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和村委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农户参加了电焊工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增强农户的就业能力,增加务工收入。
  
  主动作为,教育、创收一个不落
  
  少数村民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又忙于务工务农,并未对孩子履行好监护责任。如大屯南头村民小组的孟某何户,因孟某何长期到省外务工,对女儿孟某仙疏于管教,致其产生厌学心理,想要辍学。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到孟某何家中找孟某仙沟通,但孟某仙一直避而不见。不能让任何一个适龄学生脱离学校教育,我只能另想办法。与孟某何家的挂包干部李宏俊一起多次电话联系孟某何,向其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孩子辍学带来的后果,经反复沟通,孟某何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决定回家在本地务工,积极督促女儿读书。由于孟某何放弃了外省收入较高的工作岗位,导致收入水平下降,为确保扶贫成效,我又协调村委会给孟某何安置了公益岗位,在村内担任保洁员,每月能增加800元收入,之后又引导孟某何种植了10亩万寿菊,帮助其女孟某花外出务工。通过上述措施,孟某何户人均收入达到12000余元,确保该户不返贫。
  
  身体力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少数建档立卡户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如米家庄小组米某德户,心里不接受勤劳致富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户内外人居环境非常差,我们工作队反复入户沟通教育,未取得明显效果。后来我们改变方法,经协调,由村组干部牵头组织,工作队和挂包干部杨恩莹共同参与,集三方力量一起,直接动手为米某德户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整理物资,米某德一家看到后受到触动,主动参与进来,有了主动改变现状的想法,在后期随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米某德户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并能够持续保持,户内外卫生条件改善后,一家人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好起来,男人种地、女人放羊,自筹资金盖起了三间新房,生活条件开始逐步改善。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稻谷、黄橙橙的玉米,一年的辛苦劳动在这一刻得到慰藉,看着亮泉村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心中的“粮仓”已被装得满满当当。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文山:又是一年秋去冬至来

下一篇:深切缅怀欧阳中石先生 大师走好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