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网讯 (通讯员 朱泽)说到公正,你总联想到为公正奉献、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人们,毫无悬念的想到这是一项苦差。是的,要实现公正,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守卫在社会公正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法官,要付出艰辛努力、面临巨大风险、承受巨大压力。但为什么经受着千辛万苦、正义与邪恶较量的你死我活、法不容情的煎熬,却仍有不少法官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甚至乐在其中无私奉献?为了一个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公正,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却毫不动摇一如既往坚守在公正的主阵地上。这让我匪夷所思:同样是法官,同样是血肉之躯,为什么我却经常受到压力和痛苦的煎熬,无法找到他们那样的快乐与境界,也无法做到像他们那样无私奉献,常常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甚至抱怨自己从事了一项自己不能适应的苦差。我一留心观察,发现我们身边法官也明显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和我一样,患得患失、不停抱怨、牢骚满腹、苦不堪言;另一种人忘我投入,乐于奉献,乐在其中,甘之如饴。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相同工作、相同待遇的人们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心流理论之父的米哈里.锲克森.米哈赖撰写的《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真实的答案。
原来,工作可以残酷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就看你能不能体验到一种叫做“心流”的东西。心流是过去三十年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概念,是指我们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这是一个混乱程度最低、秩序最高的心理状态。
这本追求在让我享受阅读的心流的同时,也启迪我细细回顾了自己在审判工作中产生心流的时刻,我惊喜的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心流体验,并由此触摸到了到了法官的公正心流的“脉搏”:
法官的公正心流就是法官全身心投入公正事业时,浑然忘我,获得内心的秩序和安定的愉悦状态。法官在实现公正的卓绝奋斗中汲取内在心理能量,法官感受着为此奉献的幸福人生,体验着忘我投入的过程,悄然来临的公正心流产生奇妙美好的内在感受,让法官宠辱不惊、物我两忘,把一切置之度外,曾经的挫折、困难、风险和压力荡然无存。有了这种体验,所付出的一切就不在话下,都是非常值得而不足挂齿。按照心流理论,每一个挑战都是获得幸福和成长的机会,人最愉悦的时刻是在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和智力都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那些自觉接受挑战的法官,正是把面临的不计其数的挑战,作为实现公正体验心流实现人生价值的绝佳材料和阶梯 ,欣然接受一切现实又把改造现实作为己任,虽历尽艰辛仍百折不挠,在排除万难的公正缔造中体验深刻而强大的心理,汲取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人生力量。
那么,作为一个法官,怎样才能产生公正心流?结合心流理论,我作了以下探索和思考:
确立公正的内在目标
无论社会如何宣传公正,弘扬公正价值观,这一目标依然是外在的。法官对于公正,必须是内在的、自觉的、最深刻的内在需求。如果公正不是自己最内在的需求,而是外在的、强加的,即法官是被迫去公正、是出于对外在的敬畏而公正,那法官实现公正的活动就变成了表演,戏子的虚伪的痛苦,必然让法官无法遁身,苦不堪言,并终究要玩火自焚。法官追求公正的目标,必须是最深刻的自觉:公正之于法官,如水之于鱼:公正就是法官的生命,就是法官的一切。将公正理念根植于心,法官就有了最大的底气和心流资源,公正所带来的不竭的永恒的强大心流,就会滋养法官的灵魂。我再一次反思了公正的底层逻辑:只有公正,弱者才有生存的机会,法官才有存在的必要。在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一刻,公正对于生存的必要就已昭示。
今天,中国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正已经不只是生存需求而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人民群众对此有着迫切的期待。公正不仅是生存权基础,也是发展权的根本标志。公正只有成为法官最内在、最自觉、最深刻的内在目标和需求的时候,法官的公正实现才会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在自己审判的每一个案件中实现公正,在方寸之间运筹帷幄,在公正路上百折不挠、决胜于千里, 让“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浩然正气在环宇激荡,法官的公正自在自足,无需宣扬,无可炫耀,公正心流就是最好的报酬。
构建主动的及时反馈
对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心流》中列举了外科医生的例子:通过手术能够及时得到手术效果的反馈,是外科医生经常体验到心流的关键。同样,法官只有积极寻求获得办案的及时反馈,注重办案效果,在回馈中找出问题和获得满足,才能通向心流。只要主动构建反馈机制,法官的办案反馈无处不在,丝毫不比外科医生逊色:从和当事人沟通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倾听,到一次庭审和调解的千言万语,再到判决的宣判送达和执行,我们的言行或者让当事人产生共情,入脑入心,心服口服;或者让当事人憋屈喊冤,抵触抗拒,怒不可遏。积极构建并用心体验,刺激与乐趣共生,风险与幸福同在,如此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反馈,让法官第一时间感受的自己的工作成果,第一时间体验到心流。
勇于并善于挑战
按照心流理论,如果你想要体验巨大的心流,你必须勇于挑战:只有高挑战高技能才能诞生大心流,肤浅的挑战只能带来肤浅的快乐。法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是因为法官面临三重困境:第一重是“矛盾桩子”。法官在案件中矛盾聚焦于身,各方当事人都想通过法官实现利益最大化,特别在法治意识淡漠的时代,不择手段威逼利诱法官以达到一己之私的人无处不在,法官像一个被矛盾捆绑的桩子,各种矛盾交织在的法官身上。第二重是事后认知困境。作为事后认知者,法官客观上无法回到案件的事实真相,从而像亲历者当事人一样。面对一面打碎的镜子,法官要靠零星的碎片重现案件事实真相,有相当的难度和风险。因此,除了对证据规则的刚性适用“置事实真相于不顾”,法官心灵韧劲和倾听艺术、沟通能力内在的能力素养,对法官有着极高的要求。第三重是法律适用困境。法律规范的浩繁与案件事实的复杂多样同时并存,法律的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快速与丰富,让法官经常要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很多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舒适区”和掌控感。困境中潜藏着巅峰体验,法官只有勇于和善于挑战三重困境,才能体验到非同寻常的公正心流。
全神贯注忘我投入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集中注意力是形成心流的关键,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忘我投入,才能形成心流。公正心流需要全心投入,根本不容外来因素介入与破坏。只有对公正的忘我投入,将私心杂念置之度外,用舞者的轻捷的足,脚踏刀尖,伴随冰与火的旋律,翩翩起舞,跳出人世间最优美的舞蹈。
《心流》中记述攀岩者的感悟,道出了专注之美,或许正好说到了优秀法官的“痛处”:“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痛苦和快乐原本一体,何苦硬是要作区分,硬是要作拣选,硬是要患得患失?法官当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在为之奋斗的公平事业,这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体验和成长,都是我们最珍贵最美好的人生财富。
感恩造化的神奇,在我的法官生涯中,我能读到这本奇书。按照这本书反复实践反复练习,我不只一次体会到公正心流:在把案件办成自己偷乐的得意之作的时候,在把一次复杂疑难的庭审完成得干脆利落无半句废话的时候,在把判决写到堪称精美的时候,在把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安顿到心平气和的时候,内心的快乐如涓涓细流,滋润灵魂,增益底气。我想,只要我坚持刻意训练,我也会无限“逼近”那些优秀的法官,让“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从此一往无前:公正心流不断涌现,体验着无以伦比的幸福,汲取无穷的力量。
无论多么奢华的外在,又如何能与豪华的内在相匹敌?一个法官最豪华最无敌的内在,就是法官的公正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