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网讯 (通讯员 阎石 张鲁齐)偶然的一次巡逻结束后,我们坐在车里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这时,有两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对着我们标标准准的敬了一个礼,然后就静静地站在了原地。“原来是军军和康康”,勐康边检站民警苏大东见状便下车向他们走了过去,孩子们开心的笑了起来,天真无邪地说:“叔叔,叔叔!我们可以和你拍张照片吗?”
孩子的父亲在一旁跟我们聊了起来:“他们两个特别喜欢你们,你们每天都守着边境,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他俩说你们最帅了,长大了也要当名警察。”同事们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所有的疲倦都已烟消云散。从此以后,第二次、第三次……军军和康康几乎每天都会准时的出现,大家也习惯了每次在泥泞小道等候他们准时的敬礼。
原来我们每天看似普通的工作,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在心中悄悄播种下了“双色”的警察梦。
初次相见,播下了平安的“蓝种子”
在云南普洱中老边境的勐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黄竹棚抗疫执勤点,“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我们帮您测量一下体温。”登记、测量、消毒、放行……从黑夜到清晨,认真的为每名进出查缉管控段的群众做好检查,这已成为该站执勤点民警的一种生活常态。
第一次见他们就是在这里,天刚蒙蒙亮,军军和康康就叽叽喳喳地跑了过来。
民警贺子奇放下手中的笔迎了上去说:“小朋友,你们这是要去哪里,爸爸妈妈怎么没有跟着?也不戴个口罩,现在疫情很严重啊。”
他们说:“我们要去那边抓鱼。”
“不可以去的,小朋友,这样很危险。爸爸妈妈有没有告诉你们,这边是不可以通过的,别让他们担心,你们快回家吧。”贺子奇语气很坚决。
“不行!我们就要过去!”孩子显得有些烦躁,耍起了小脾气。
贺子奇见状,蹲下来耐心细致地说:“你们看叔叔,知道我为什么要穿成这样吗?因为现在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被病毒感染,我们这样穿才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啊。你们不仅不戴口罩,而且抵抗力还弱,万一被病毒感染了怎么办?你们是不是应该在家里面呆好好待着……”费了好大的劲儿,他终于说服了孩子们。
军军和康康临走前对贺子奇说:“谢谢叔叔,我们保证以后不会乱跑了,不让你们和爸爸妈妈担心。”看到他们远远离去的背影,他长舒了一口气。
疫情爆发以来,该站迅速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党员民警争先锋、打头阵,日夜奋战、不顾危险,无论烈阳高照还是寒风刺骨,始终坚守在边境一线,一双双沾满泥泞的战靴、一件件被汗渍漂白过的警服……每当深夜,“微信运动”总能准时的发来提醒,夜以继日巡逻管控的他们也总能一如既往的霸占着步数排行榜的封面,全面筑牢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再次遇见,播下了温馨的“红种子”
勐康边检站牛洛河分站副站长罗朝卿带着食用油、大米、牛奶等生活用品准备前往辖区贫困党员杨保昌的家中,刚好在门口碰到了军军和康康下学回家。
“叔叔,你们要去哪里呀?”
“我们去隔壁的奶奶家啊。”
孩子一脸天真地说到:“你们都好久没去我家了,一会过来吧,我让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民警们笑了笑说:“等下次叔叔们再去你家,今天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奶奶家看看?”孩子们点了点头,就和民警们共同前往。
杨保昌家属于困难户,其母亲90岁高龄,患有脑淤血、关节软化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多次住院治疗,花费了巨额费用;两个孩子在外读书,自己无固定工作,全家只能靠采茶维持基本生活。
“奶奶,最近身体有好些吗?”民警们与杨保昌一家亲切地唠起了家常,嘘寒问暖。
军军和康康也有模有样的拿起了扫帚,帮奶奶打扫起了院子。
临走前,老人紧紧握住罗朝卿的手说到:“感谢分站的关心和帮助,我会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又对一旁的军军、康康说:“好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像这些叔叔一样,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该站民警始终把“服务人民”四个字牢牢记在心头,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他们的身影遍布在宣传普法的街道、苍翠欲滴的茶山以及任何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无形之中已成为了军军和康康心中的榜样。
一次警营开放日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军军和康康,他们与我们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警械装备,他们亲口对我们说:“叔叔!长大了我们也要做一名像你们一样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