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快报网 (通讯员 刘一慧)7月29日上午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在海埂会堂召开,临沧市主要领导、基层干部“四级书记”介绍临沧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介绍,2019年底,临沧市94357户36894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28个贫困乡(镇)全部退出,临沧提前一年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清零”的目标。继云县、临翔、凤庆、镇康、耿马、沧源、双江7个县(区)脱贫摘帽后,2020年5月,省政府批准临沧市永德县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临沧成为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的州市之一,千百年来困扰边疆人民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杨浩东指出,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临沧市坚决执行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减贫之路。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上: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我们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市县抓落实”等要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由8名厅级领导任组长的督查巡查组,驻县(区)开展常态化、全过程、全覆盖督查巡查。选派28名优秀年轻处级干部驻28个贫困乡(镇)开展蹲点督导工作。采取市级领导下沉一线抓责任落实、市级部门下沉一线抓政策落实、市级监督力量下沉一线抓工作落实的工作联动机制,实行厅级包县、处级包乡、科级包村、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选派562支扶贫工作队、6000余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组织968个部门(单位)3.4万名干部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第二,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我们把“六个精准”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局,从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开始,自下而上“签字画押”确保精准识别,建立脱贫攻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倒排时间、倒排工期,逐村逐户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第三,坚持加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4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近250亿元,在5年多的时间内对农村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其强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其影响和带来的变化前所未有。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全市脱贫攻坚由集中攻坚转向成果巩固的实际,以“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为抓手,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确保全市高质量脱贫,脱得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脱得生机勃勃、焕发出发展活力。以“户”为基本单元,对94357户已脱贫户开展“回头看”,全面摸清“底子清不清、收入增不增、政策硬不硬、帮扶实不实、群众认不认”等情况。组织8县(区)和市级行业扶贫部门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9492个项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厘清脱贫攻坚项目“安排准不准、推进快不快、保障足不足、管理精不精、衔接顺不顺”等情况,确保了扶贫项目精准落地见效。对纳入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范围财政涉农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集团帮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扶贫资金进行全面梳理,理清政策落实、资金管理和效益发挥等情况,确保了扶贫资金规范安全、使用精准。
第四,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坚持扶贫和扶志(智)相结合,全面排查整顿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把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驿站”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建立健全产业带贫、就业脱贫等“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政策和机制,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脱贫的志气。建设“活的、成长的、群众的、自己的”村史室,让1591个村史室成为村情村史的陈列室、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室、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第五,坚持创新机制,启动乡村振兴。我们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办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立足“以下为主,坚持乡村自我振兴”这个基点,以物的清单、人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破局开篇,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动我的家乡我规划我实施。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抓好100个乡镇驻地村、100个公路沿线村、100个特色村、100个旅游村、100个产业村的典型示范,全面整治全市所有村庄的垃圾、污水、厕所、绿化及不良风气,一个个“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萌芽。
杨浩东还表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进入新时代,临沧将有“两次跨越”。第一次就在今年,大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高速公路铁路进临沧的时候;第二次是把对缅开放、通往印度洋主要经济贸易通道打通,基本实现“五通”的时候,那时临沧将真正成为“辐射中心”。临沧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