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网讯 自“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开远市紧紧围绕规划要求,坚持法治导向、问题导向、群众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为目标,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新途径、新方法,突出特色,创新实干,抓牢“七个到位”全方位推进“七五”普法规划落实,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效果,推进法治开远建设。
普法机制健全 工作保障到位
“七五”普法期间,开远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注重规划编制、监督检查、考核评优,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做到了“组织、监督、责任、机制、队伍、经费”六个保障到位,全力推进“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普法内容丰富 工作举措到位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全市各单位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培训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二是弘扬宪法精神,开展多层次法治文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十个一”宪法学习宣传系列活动和“宪法七进”活动,掀起宪法学习宣传热潮,树立了宪法权威,强化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是统筹兼顾,法治宣传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法治宣传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控辍保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等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普法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双推进、同落实。
四是整合资源,积极组织民法典宣传。2020年5月份以来,开远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成立民法典宣讲团,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依托普法阵地大家学、利用新媒体网络学、发挥职能引领学、开展巡回宣讲深入学、落实普法责任制集体学等“六学”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典”亮群众生产生活。截至11月2日,共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60余场次。
普法活动深入 工作载体到位
开远市不断拓展和延伸“法律六进”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和领域,有声有色地开展了“送法进园区”“送法进两新组织”“送法进酒店”“送法进汽车客运站”“送法进公共区域”“送法进非公经济组织”等“法律六进+N”普法活动;通过“菜单式”法治讲座、“一对一”法治体检,“面对面”法律咨询,让普法实现“全方位”服务;在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站、公交站台设立“普法课堂”,让普法“全时空”存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的便捷性,优化了开远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了开远法治建设进程。
普法责任明确 工作落实到位
开远市先后印发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定期组织召开全市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明确各普法成员单位普法责任制,形成普法工作合力。在红河州率先制定并印发《开远市第一批市级机关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和细化各单位的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提高了各部门普法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各普法成员单位结合职能,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普法阵地夯实 工作平台到位
一是夯实普法阵地,搭建门类齐全的普法平台。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开远市着力打造了“八个一”普法阵地:“一扇法治之窗”“一个法治小站”“一条法治大街”“一个法治课堂”“一个法治电影广场”“一个法治图书专架”“一个法治教育基地”“一个法治主题广场”,实现了法治宣传平台便民化、常态化。
二是强化专项阵地,开展分众化普法教育。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在雨露社区建立红河州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在市法院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在开五中建立中小学禁毒防艾教育基地,这4个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了不同人群的精准普法。
普法方式灵活 工作融入到位
为了让普法更接地气、受欢迎、记得住,开远市通过创编法治文艺节目,弘扬本土法治文化;举办法治主题晚会,提升法治元素与舞台艺术的有效融合;举办法治书画展,推进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开展媒体公益普法宣传,打造媒体普法品牌。在普法实践中,注重传统媒体、新媒体普法形式同步推进,法治栏目、法治微电影、公益宣传片、法治人物纪录片宣传齐头并进。通过灵活多样的普法方式,扩大了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普法成效明显 工作力度到位
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开远市普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开远市法治建设工作经验在省司法厅举办的法治宣传骨干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2019年,“如何做好县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开远市重要时间节点普法工作组织实施”两项工作经验在红河州普法骨干培训班上作了交流;市司法局局长袁春燕荣获“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称号;2018年开远市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星光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019年开远市被通报表扬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
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未来,开远市将一如既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普法形式更贴心,普法内容更暖心,普法效果更走心,充分彰显普法工作的力度和温度,续写开远普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云南司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