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 - 14日,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运河之脊”采风团走进济宁,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独特的运河文化,感受古韵今风交织的魅力。
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运河之脊”主题文学采风活动
济宁酆街:运河旧韵新声的交融之地
京城有簋街,济宁有酆街。采风团首站抵达酆街。“麷”字意为炒熟的麦子。兴建于济宁市第一粮库旧址之上的麷街,是高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助推济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现已入选山东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和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这座依托济宁粮库的特色街区,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
麷街整体采取“二轴、一带、三中心”为总体布局,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利用运河文化为主线,演绎自然生活和艺术美学,以繁华商业遇见城市,麷街与济宁情怀同频共振,造就济宁文化商业新地标。
麷街主街脚下是京杭运河文化地刻。大运河是专门为粮食漕运而修建的,和粮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大运河之上,有很多闸坝,运粮的漕船要停留一段时间,慢慢形成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名城,从南向北,有杭州、苏州、济宁、天津和北京等。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特色建筑、美食和民俗文化,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粮河,也是一条城市的旅游观光带,是一条文化的长河。
走在济宁酆街,古旧的建筑风格承载着历史记忆,民国风街边店铺满是蓬勃的商业活力。这里浓厚的粮食文化底蕴,通过特色景观与创意展示生动呈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匠心独运的文化设置,让作家们深深沉醉,纷纷感慨酆街是济宁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它既唤醒济宁运河记忆,又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
玉堂酱园:百年酱香的运河传奇
玉堂酱园,无疑是济宁运河文化的突出代表。它自1714年创立,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着运河的兴衰变迁。
1714年,苏州人戴阿堂沿大运河北上,行至济宁时,被这座城市的繁荣富庶所吸引,便在南门口的运河码头沿岸购置土地,盖起三间小酱菜铺,取名“姑苏戴玉堂”。起初,戴氏从苏州著名的潘万成酱园贩进酱菜,后结合济宁当地原料与北方人口味,对制作技术进行改造,生产出咸甜适度、脆香可口的酱菜,深受当地百姓和南来北往商贾的喜爱。
1816年,济宁大绅商冷长连和两江总督孙玉庭各出资500两白银,买下“姑苏戴玉堂”,去掉“戴”字,更名为“姑苏玉堂”。此后,玉堂酱园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在首任总经理梁圣铭的苦心经营下,酱园占地扩至四十多亩,房屋数百间,工人达二百多名,产品增加到五十余种,年收入十万多吊,资本金增长20倍,成为济宁当时最大的商户。梁圣铭还推出多项开创性制度,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发行“钱票”,为玉堂酱园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代时,其酱菜便以独特风味获慈禧太后称赞,享有“京省驰名,味压江南”之美誉;1915年,更是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斩获六块金牌新中国成立后,玉堂酱园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恢复生产,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之后又经历多次合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济宁地区重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入新时代,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玉堂酱园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在新时代浪潮下,玉堂酱园坚守传统工艺,积极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市场,让百年酱香飘得更远,持续为百姓餐桌增添美味,续写着运河畔的商业传奇。
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玉堂酱园将部分老厂房打造成博物馆。这座以“千年运河,百年玉堂”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图文展板、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微景观、电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玉堂酱园的发展历史、现代风貌和未来愿景。博物馆试营一年多来,已接待参观团、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游客3万余人次 ,成为济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打卡地和传统非遗文化的体验探寻地。
玉堂酱园博物馆是济宁首家中华老字号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轻工业四星级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老物件,从古老的酱缸、制作工具到不同时期的产品包装,每一件都承载着玉堂酱园的历史记忆。
在场景复原区,生动再现了当年酱园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和工人们忙碌制作酱菜的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商业氛围。
作家们在玉堂酱园博物馆流连忘返,感叹着玉堂酱园的运河传奇。
济宁李白遗迹:诗仙爱居运河魔都23年
浣笔泉坐落在济宁浣笔泉路南段,是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年间寓居济宁时,曾在此泉浣笔,故而得名。浣笔泉始建于明朝嘉靖五年,即1526年,清朝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1791年时建了“二贤祠”,里面供奉着李白、贺知章像。祠堂西南有石栏相护的一泓池水,周长约八丈有余,泉水潺湲。池旁有明万历六年立的碑石,上有楷书“浣笔泉”三字。泉池东南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墨华亭,这个墨华泉是济宁古八景之一,号称“墨华泉碧”。
在浣笔泉,作家们领略了“墨华泉碧”古景的清幽雅致,观赏了明朝太湖石的奇绝灵秀,仿佛看到了诗仙李白挥毫泼墨的身影。
几千年前,海运还没有兴起,内河运河的兴盛让济宁成为运河明珠之城,当年济宁在全国的城市地位堪比当今的魔都上海,诗仙李白因此爱上了运河魔都济宁,在济宁居住了23年,度过了他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济宁建有纪念诗仙的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的前身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位于古任城东门里。唐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李白携家人为了投奔亲戚而移居任城,常在此饮酒赋诗。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为酒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明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将太白楼迁至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更名为“太白楼”。
济宁现存的太白楼坐落在明代城墙上,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楼内现存唐、金、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咏260多篇,题咏作者达200余人,馆藏历代原始刻石50余块。其中,李白手书的“观”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笔刻石、罗振玉的石刻楹联等,都是享有极高文物价值的珍品,特别是李白手书的“壮观”斗字方碑,是太白楼的镇馆之宝。
“运河之脊”采风团的作家们登上太白楼,李白爱居济宁23年的生活经历与传世诗篇被一一揭开,留存的“壮观”之“观”字,笔力雄健,尽显诗仙豪情。这些遗迹不仅是济宁这座文化名城对李白文化的深厚承载,更是济宁作为“文化之都”的有力见证,千年前的诗仙的滔滔诗意至今仍在这片土地流淌,滋养着后人的精神世界。原籍济宁的当代词作家乔羽先生深受李白诗歌影响,童年时在太白楼下长期吟咏着李白诗歌的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诗酒英豪说李白,古南池畔起高台。我来已是千年后,犹见青莲次第开。”
河道总督府与运河文化展区:沉淀的运河水利丰碑
在济宁博物馆的后院子里,作家们开启了对运河历史的深度探寻:他们在中国运河之都的石刻前合影留念,运河文化专家杨义堂详细讲解了铁塔寺、声远楼的来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而陈列于地上的清朝铁炮群和历代碑刻群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僧格林沁停灵济宁的典故也为济宁历史添上厚重一笔。
走出济宁博物馆,马路对过就是原址复原的河道总督府,这里更是济宁运河文化的核心象征,历史上,众多名人在此担任河道治理长官,林则徐等先辈的功绩,为运河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出济宁在运河水利史上的关键地位。
由于济宁的“运河之脊”地位,元代就在济宁设立“都水监”主管河道疏浚与漕运。明永乐九年遣尚书主持治河,成化七年设河道总督,驻扎山东济宁,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清雍正七年,管河总督分设三处,济宁设有“河东河道总督署”。河道总督是军政一身的高官,主要负责运河及相关河道的开凿、疏浚、管理及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还领有军队,清代河督有直属河兵5600人,以保障运河畅行无阻。当今济宁博物馆院子里的铁炮群就是当时清朝军队所属。
如今,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展示馆、文化广场和遗址保护展示区三部分,全面展现了元明清三代国家河道管理最高机构的历史,是了解运河文化、感受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
中午,作家们聚集在古色古香的吕家宅院的海棠古树下,由衷感叹:文化济宁,不出几步,就是满眼的文化!
济宁能源集团:运河新航的发展引擎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济宁能源集团为古老运河带来全新生机。因运输需求,集团投资建设龙拱港,这座2021年新建、2023年投入使用的数字化港口,成为济宁新地标,其巨大的吞吐量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旗下内河航道新能源造船厂同样成绩斐然,制造的船舶远销各地。现代化、智能化的龙拱港又展示了济宁能源集团充分利用运河航道,在新时代开启了航运新征程,让古老运河成为连接现代经济的黄金水道 。
作家们参观的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权属企业,它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建成投产。为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项目。新能船业秉承“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的理念,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船型、新标准、新模式推动船舶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制造,建造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内河船舶,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先后入选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山东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山东省“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项目等。他们积极对接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十余个海外市场,已与紫金矿业、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署协议,国际市场对新能船业新能源船舶技术实力给予充分肯定。
而位于运河之上的龙拱港是济宁全面对标山东港口集团、引进青岛港先进理念,全力打造的现代化、智慧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内河集装箱示范港口。2021年6月,龙拱港智慧化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开工,龙拱港牵头实施的内河智慧型集装箱港口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成果,被中国港口协会认定在内河港口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内河智慧港口建设成果获得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在济宁运河龙拱港,作家们看到:这个港借鉴海港全自动化码头布置经验,创新融合京杭运河水运特点,投用了自动化岸桥、全自动化场桥,部署工业5G专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在线仿真、3D箱区扫描等前沿科技赋能,TOS系统高效协同,集装箱作业高效、智能。一名司机可以同时监管多台自动化轨道吊,2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集装箱的作业流程,全部港机设备电力驱动,配置能量回馈利用装置,让港口生产更绿色。
据介绍,龙拱港是全国第一家常态化运行“5G+AI+IDS”无人智能水平运输的内河港口。这个港口创新同步集成“智能感知自动驾驶、智能充电、V2X车路协同、5G远程驾驶、高精地图”等十多个子系统,创造性应用了“车、路、网、云、图”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北斗导航、5G通信、UWB、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全场高精定位达到了厘米级,IDS智能水平运输调度系统实现车辆任务分配、路径自动规划,切实突破了海港磁钉定位导航的限制。作家们看见,在龙拱港堆场内,16辆无人集卡,凭借北斗导航、5G通信、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能够自主完成车辆任务分配、路径规划,无人集卡全场高精定位2厘米以内,停车对位时间5秒钟以内,比传统的人工集卡对位效率提升30%以上。
龙拱港还设有海关监管场所,这是山东省内河第一个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2023年12月开通集装箱货物进出口通关转关业务,实现了济宁港外贸集装箱业务一体化通关。2024年4月开通山东省首条外贸出口航线,主要发往越南胡志明、马来西亚巴生、泰国林查班、阿联酋迪拜等城市,持续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栈式”的物流运输服务。
龙拱港打通了新兖铁路和京杭运河的节点,成为济宁新的一个“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构建集约高效的集疏运体系。龙拱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万标箱,2024年完成23万标箱。这个港口横向依托新兖铁路向西可以深入中原经济区,辐射西北能源基地,对接“一带一路”,向东可以连接青岛港和日照港,向南依托京杭运河可以连接长江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实现通江达海的模式,可以服务济宁、惠及山东、辐射全国、联通欧亚,强力助推济宁港航经济的发展。
龙拱港相继入选全国第一批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全国第一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2024年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山东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重大项目清单目录。
南旺运河枢纽站:济宁运河之脊的符号
山东省报告文学采风团最后来到南旺运河枢纽站,这里作为“运河之脊”,是京杭大运河的最高点,也是保障运河畅通的关键水利枢纽。明朝宋礼与白英精心设计“引汶济运”工程,解决了运河水源与水位难题,成就这一水利奇迹。它不仅是地理与水利的关键节点,更象征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运河之脊”所蕴含的“走在前、挑大梁”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开拓进取,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
济宁南旺水利枢纽,堪称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之作,它是京杭大运河的最高点,更是保障运河畅通的关键所在。明朝时期,工部尚书宋礼与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凭借卓越智慧与超凡勇气,创造性地实施“引汶济运”工程。他们巧妙利用南旺独特地势,修筑堤坝、开挖渠道、建造斗门,精准控制水流,成功解决了运河水源不足与水位高差难题,使千里运河得以全线贯通。自此,南旺枢纽成为维系南北水运大动脉的核心枢纽,源源不断的漕船满载着物资与文化,穿梭于运河之上,为国家繁荣、民族融合奠定坚实基础。从这一角度而言,北方运河若无济宁南旺枢纽,便如同巨龙失去脊梁,难以昂首腾飞,更无法成就其作为中国古代交通与经济命脉的辉煌。“脊”者,脊梁也。济宁运河南旺枢纽作为“运河之脊”,不仅是地理与水利意义上的关键节点,更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山东济宁,这片孕育了儒家思想、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土地,更恰似中华民族的脊梁,坚韧不拔、担当有为。济宁南旺枢纽的建造,体现出古人在面对复杂自然条件时,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源泉。它见证了不同地域文化在运河沿线的交流融合,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成为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彰显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在新时代背景下,“脊梁”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走在前、挑大梁”。这与当下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需求高度契合。行走在运河之脊的文化济宁,领略了古代以及当代济宁人所承载的担当精神,展示了历代济宁人承担社会责任,他们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作家们看到的当代济宁人那种“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正是对“运河之脊”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作家们深感:讲好“运河之脊”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担当史。
此次“运河之脊”采风活动,让作家们全方位感受到济宁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历史遗迹到现代企业,从传统文化到创新发展,每一处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也让济宁运河文化以全新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期待这些采风成果能化作动人篇章,让更多人领略济宁运河的独特魅力。(来源:济宁广播电视台)
[编辑: 本报责编]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