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案例

海淀法院依托院校合作构建 “双向、两翼、一轴线”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12-18 来源:快报网

  海淀法院一贯高度重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法学院校的合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模式,以开放性、前瞻性、经常性的交流拓宽干警视野,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作为对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促使海淀法院围绕时代之需、审判之需、发展之需,发挥人才培养和成果培育的集群效应。

  一、开展院校间“双向”交流夯实人才底蕴

  坚持“育用结合”方针,切实推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工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是走入校园学习“充电”。借助共建院校学术资源培养干警理论视野和理性思维能力,组织法官经常性参与法校高端论坛、学术交流,仅2019年组织干警参加清华明理论坛、人大民商法前沿论坛等各类讲座20余场近100人次;每年都有干警攻读在职博士,为海淀法院创建学习型法院营造浓厚氛围。二是走出法院分享审判经验。组织法官“上讲台”督促其注重总结梳理审判经验,提升专业影响力,双向交流加速一批专家型法官的成长成熟。选送审判业务专家、业务标兵35人次担任清华、北大等7所法学院校兼职教师,先后取得国家法官学院“精品课程”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可喜成果。三是聚焦复合型涉外审判人才培养目标,借助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培养出一支“前沿翻译小分队”,既英译中,介绍域外最新案例和制度,又中译英,尝试向世界讲好“中国司法故事”,截至目前已完成百余篇译作,为《中国审判》域外栏目定向供稿,相关事迹被《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

  二、充实院内外专家智库以“两翼”助推人才精进

  坚持“内外兼顾”方针,在加快审判人才高地建设的当下,构建院内外专家智库,为人才精进“添翼”助力。一是壮大法学专家智库。地处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妥善应对辖区内各类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问题,率先成立基层首家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法学专家46人任委员,累计提供专家意见、学术指导等百余件次,提升审执工作质效;邀请多位参与民法典编撰工作的专家委员,为海淀法院干警进行权威解读;深化法学专家挂职制度,自2013年先后邀请4名法学专家担任挂职院领导,为审判工作提供全方位理论指导。二是汇聚院内专家型人才库。建立院内审判业务专家定期评选制度,形成“院-市-全国”专家递进式选培机制,着力培养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在全市法院率先实现市级三类专家型人才全覆盖。强化院内专家力量整合,以13位首届院级审判业务专家为核心,精选业务标兵、调研骨干组成审判研究工作委员会,聚力打造高品质审判研究成果,深挖“首例”案件,今年3位专家先后在知产裁判文书评比、少年审判司法建议和论坛征文中斩获全市、全国一等奖,示范带动应用法学研究成果质、量齐升,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三、健全学生实践培养“一轴线”机制畅通人才衔接

  坚持“人才吸附”理念,以贯穿立、审、执工作的“一轴线”实习生培养机制,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使其初步掌握基本的司法品格和职业素养。一是连续18年做好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由6所院校大学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累积接待12万人次,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当事人便利”三赢局面。二是探索“实习法官助理”等项目式实习机制,制定分阶段培养目标,有侧重地安排学生参与调研交流、旁听座谈。三是以担任“校外兼职辅导员”、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实习带教等为契机,弘扬司法职业精神。以“参与法学院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认同-建立人才输送规范便捷机制-完善后续人才培养举措”等方式,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法院队伍。(文/张敏 刘婧)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买房人收入下降无力支付剩余房款 付出30万元代价和开发商解除合同

下一篇: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供应商钱款,部门总监受贿70万获刑2年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