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恒菘,男,29岁,四川九寨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硕士,2022届名校优生选调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四级法官助理,挂职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2025年获评连云区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人员先进个人”。
奔赴这方山海在基层的广阔天地淬炼
本科毕业那年,常恒菘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一名支教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投身基层教育,用心守护学生成长。研究生毕业后,他走出法学院大门,以新的身份进入法院系统。来到连云锻炼时,内心既有对未知的紧张和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再次走进基层、回到基层的亲切和兴奋。
倏然之间,常恒菘来到连云港锻炼已一年有余。从门径摸索到主动参与,从坐堂办案到穿行于田间地头、工厂码头,在不断深入的基层实践中,他对基层工作的感受和对法官职责的体会愈加丰富具体。一个个难忘瞬间历历在目,鲜活如昨。
初到连云港的第一个冬天,常恒菘便感受到凛冽海风,目睹了如梦似幻的雾凇雪景和浩瀚云海,但最令他难忘的还是第一次铲冰除雪经历。虽生长在雪山连绵的川西高原,亲身参与社区除雪对他仍是新奇体验。在他们几人的密切配合下,社区街道的积雪暗冰很快清理完毕。这次扫雪不仅是他首次参与社区服务,更是他工作后第一次真正走进群众。后来,常恒菘又多次参与嘉瑞宝广场“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张圩社区征收群众法律咨询、辖区企业普法讲座等活动,让“为民服务”的理念在实践中愈发具体。
在基层法院锻炼期间,常恒菘先后经历民事审判庭、人民法庭、刑事审判庭等多个岗位,全方位参与案件审理、综合调研、案例编报等工作。一年多来,他辅助法官办理各类案件近300件,每个案件都让他更加坚定初心使命。
“法官走到哪里,法庭就设在哪里。”去年夏天,常恒菘协助法官办理一起噪声引发的相邻权纠纷。为深入了解案情,他与法官多次在不同时段前往小区现场调查。考虑到被告白天无法出庭,他们决定在下班后开展“上门调解”,最终成功化解纠纷。这次经历让常恒菘深刻理解到,“司法为民”就是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今,“上门调解”“线上调解”已成为他化解矛盾的重要方式。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常恒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群众工作必须俯身迈步才能解决真问题。去年秋天,在办理一起“狗咬鸡”侵权纠纷时,面对三次庭审未决的困局,他随团队驱车20多公里冒雨前往现场勘查。泥泞果园中,他们取证调解三次,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事后与同事在田埂刷鞋时,“脚下沾满泥土”的基层实践变得真切可感。
在众多案件中,一起特殊抚养费纠纷令常恒菘难以忘怀。15岁少年起诉失联15年的母亲索要抚养费,面对可能引发的家庭变故,他选择通过30余次电话沟通,倾听双方诉求,最终以调解方式让少年重获母爱。他始终坚信:“法律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关怀和守护。”
在连云港的基层岁月里,常恒菘的故事仍在继续。他倍加珍惜锻炼机会,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将青春汗水灌注于这片沃土,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向下扎根,在港城大地上淬炼成长。(供稿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 本报责编]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