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关注

永不冻结的信仰 ——观电影《长津湖》

2021-10-28 来源:快报网

  从影院走出后,商场里回荡着欢快的音乐,人们似踩着曲谱在光洁明亮、香味弥漫的商场里不急不缓地逛着。突然,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欢笑着从我身边奔跑过去,妈妈紧跟在后面,一边追一边说“宝贝,慢点儿”。一前一后荡起的轻风吹干了我脸上从影院带出的泪水。

  看到这幅场景,我恍如隔世。距离不到十米的荧幕上,抗美援朝志愿军还在炮火劲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肉身对抗钢铁,冲锋的呐喊还在耳畔、战争的惨烈还在眼前。炮火轰鸣的战场与安乐祥和的商场、血肉模糊的英雄与快乐天真的孩童,从历史走进现实,两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穿梭盘旋,如此鲜明的对比如地壳中喷发的热流在我内心激荡,很震撼、很热烈、很有力量。

  在观影中,我多次泪目,是什么让刚从战场归来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异国战场,是什么让战士们面对飞机与坦克的轰炸依然无所畏惧、前赴后继,是什么让战士们在缺衣少食、极度严寒的苦境中依然保持斗志、英勇战斗。我想那是新中国光明的力量,是个人与家国之间的情感信仰。

  “为什么要参军”,18岁的毛头小子伍万里对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说,“国家给我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这个回答朴素又真实,国就是家,家就是国。新中国的成立让上亿饱受剥削和压迫的百姓开始憧憬光明和幸福的前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彻底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村终于实现了数千年得到土地的愿望,这幅光明前景正在成为现实。但就在这时,美帝飞机的轰炸在平静江水中震荡起汹涌的波涛,朝鲜半岛的战火映红了“鸡冠”,灰烬漫天,光明和幸福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守护家国安宁,百万鲜活少年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他们也是普通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有对战场的恐惧,也有有去无回的心理铺垫,但还是匆匆告别至亲,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夕阳斜辉下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熠熠生辉,这是祖国锦绣河山的象征和缩影。即将奔赴异国前线的战士们久久凝望,相对无言,这是祖国母亲送儿女们出征,为儿女们壮行。浓烟滚滚的火车在铁轨上呼啸前行,前方的远征是为了身后的和平。我相信那一刻年龄再小的战士也顿悟了守护的真谛。

  连长伍千里随身揣着一个斑驳褶皱的本子,上面记着第七穿插连每个战士的名字,这些都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每页密密麻麻的红框是英烈们生命定格的标记,那红色是鲜血的颜色,也是穿插连的底色。这支仅有一百多人的队伍,新入连的伍万里已排到第677名,牺牲的战士在第七穿插连的记忆里永生。为了身后的“家”与“国”,活着的战士踩着鲜血继续冲锋。

  寒冬中的盖马高原,冰雪凛冽、狂风肆虐,为了躲避敌机轰炸、精准伏击,战士们昼伏夜出。衣着单薄的他们趴在大山的褶皱里一动不动,与皑皑白雪融为一体。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对人生理已是极致挑战,是对家的思念、对胜利的渴望,让他们忍受寒冬刺骨的冰冷、敌机低空搜索的紧张、补给不足的饥饿,但依然信仰鲜活、激情饱满,随时准备冲锋。美帝士兵在享受圣诞节大餐,志愿军战士们趴在雪地里啃冰冻的土豆,这鲜明的对比直插心底,我想那一刻没有人不动容。

  战争从没有预演,从第一枪开始就只有输赢与生死之别,新兵伍万里应该体会的最为深刻。伍千里让“雷公”教伍万里“怎么活下去”,真正到了战场才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对死的恐惧是人本能,但克服恐惧后的英勇却是信仰的力量。

  为了误导敌人,“雷公”想都没想抱着标识弹远离大部队,他成为敌军疯狂轰炸的“靶子”。“雷公”被炸的血肉模糊,嘴里的血汩汩地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眼睛里泛着泪花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他眼里是沂蒙山,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沂蒙山远了,“雷公”的眼神也黯淡了。家乡的《沂蒙山小调》缓缓响起,在长津湖上久久回荡,悠扬、悲壮,欢快激昂的曲调,在那一刻是如此地予怀怆然、刻骨铭心,作为沂蒙人我已泪涌而出。《沂蒙山小调》早已融入沂蒙人的基因里,当这首颂歌在朝鲜战场响起时,仿佛时空压缩,家乡与战场变得咫尺之遥,拼上生命的守护就是为了保全家乡的模样。那一刻,我多想“走进”屏幕,让雷公再听听乡音,告诉“雷公”家乡现在的景象,安乐祥和、生机勃勃……

  盖马高原的雪还在下、长津湖的冰还在延伸。冰雪掩盖了英烈的躯体,但不能封冻信仰和意志。冲锋号响起,活着的战士们擦干泪水更奋勇地前进,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战争胜利,只有一个信仰就是家国安宁。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志愿军凭着这股气挺住了,改写了世界霸主不可战胜的神话。“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并非一句空洞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与现实,这座长城筑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凝成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和勇气。

  去时尚是鲜活的少年,归来确仅有一方小小的盒子,197653名忠魂冰封他乡,再也没能踏上故土,他们在鸭绿江畔筑成稳固的防护墙。英烈们与冰雪融合,头始终朝向家的方向,那是誓死守护的故乡。

  七十年日月星辰、沧桑巨变,如今祖国繁荣昌盛、山河无恙,我们以最高礼遇迎接英烈回家。专机接迎、战机护航、“水门”架起、军号低垂,解放军手捧英烈棺椁,缓慢地走下专机。半个多世纪埋骨他乡,英魂翘首期望,此刻终归故里。自2014年起已有825位在韩英烈回到祖国。

  前来“接机”的战友已白发苍苍,泪眼婆娑,太久的思念终于迎来久别“重逢”,那一刻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泪中浮现,太多的话如鲠在喉,多想再拥抱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多想看看这些兄弟们变老的模样,但记忆定格在朝鲜战场上,战友们也永远是少年的模样。

  行文至此,我的脑海里一直重复着一个旋律,慷慨激昂、久久回荡,“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我们不能忘记英烈们铸入血液和骨髓的忠诚品格,不能忘记这首以钢铁意志谱写的爱国赞歌,更不能忘记数十万志愿军的生命为今日的和平安宁而滑落。

  文/ 瞿叶娟 北京房山法院

[编辑: 杨骁楠]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家长注意!小朋友也可能成为电信诈骗对象

下一篇:“2022清风行动”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近1.2万起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