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人民法院速裁庭通过微信调解方式,成功调解一起相隔千里的民事纠纷案件。原告雷某与被告夏某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该案成为定边法院践行“互联网+司法”模式在民事纠纷中的又一起实践标本。
法官微信连线化解千里劳务纠纷截图
2023年,定边县夏某在河南省洛阳市因施工需要雇用了当地人士雷某,从事水电工程相关工作,雷某在工地工作了26天后离职,且未进行工资结算。不久后,夏某亦离开工地。之后雷某就7100元劳务费向夏某多次索要未果,遂以网上立案方式诉至定边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雷某在河南省居住,被告夏某在新疆打工,受地域限制及诉讼成本考量,被告无法到庭应诉,而原告亦因收入微薄,到庭参加诉讼花费过高,请求法官庭前调解。法官主动联系了被告,被告以双方未进行结算为由拒绝支付欠款。法官告知被告,原告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务合同关系,如果不支付劳务费,将来判决生效后会对其造成影响,尤其是其在外打工会造成诸多不便。经过法官耐心释法析理,被告最终同意分期分批向原告支付劳务费。
法官通过加原、被告双方微信,组建微信群,在微信上通过视频方式让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核对账务,实现异地审理,让公平正义不再受限于地域距离。
“真没有想到不用大老远去打官司,才几天就能解决问题。”事了以后,原告激动的说。(供稿单位:定边县人民法院)
[编辑: 本报责编]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图文
热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