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我相信我还能做得更好

2025-05-02 来源:快报网

  他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首都双拥模范、首都最美志愿者、“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北京榜样·最美退役军人”、丰台好人特别榜上榜人物......但是老百姓的一句“有事儿,找天雷”,在他心里比任何荣誉都更有份量。

  “荣誉只代表过去,我相信我还能做得更好。”

  他就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社区民警兼玉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傅天雷。

扎根社区,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者

  “我怎样才能当好人民警察?”

  作为复转军人的傅天雷,上班第一天就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问号,如何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问题。虽然玉林西里社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密度高,70岁以上老人占据了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社区里的刘师傅近90岁高龄,平日和老伴生活。但邻居反映刘师傅家中不时传出恶臭味,傅天雷和社区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一进屋,桌上地下,甚至厨房卧室都堆满了刘师傅捡来的废品,已经看不出屋里本来的面目。“知道您过日子节俭,可家里放这么多废品,不卫生,也不安全,对街坊邻居生活都有影响。我们帮您清走。”傅天雷劝说道。“不用你们,我自己清理。但是我年纪大了,得给我时间。”老人依旧执拗,不让别人碰他的东西。经过多番交谈,傅天雷逐渐理解老人的想法,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只能通过拾废品卖废品给自己找点事做,以此填补内心的孤独。“我一定要帮老人高高兴兴把废品处理掉。”15年的军旅生涯,让傅天雷磨练出做任何事都锲而不舍的态度,最终在傅天雷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成功帮老人把家里的废品全部清理干净。“那天忙活了6个多小时,垃圾装了20个麻袋。当成自己家的事,累点也值得。”傅天雷记忆犹新。从此,他对社区里像刘师傅这样的独居老人多了一份牵挂,定期的上门走访照看成了日常的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8年,傅天雷已经从当初那个满小区发定制“名片”、张贴防范提示海报,狂刷存在感的“警营新生”,真正成为了群众身边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傅警官。

一心为民

  2019年,傅天雷又迎来了一个新身份,成为了全市首批“穿警服副书记”。傅天雷最深的感受,就是依托党组织整合各方力量服务群众、守卫平安的作用更加凸显。玉林里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高层多、基础设施老化,硬件安防设施不完备,一度出现盗窃非机动车案件多发的情况。傅天雷主动与社区党委对接汇报,向街道提出需求申请,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大幅提升,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几年时间,社区从过去零散多个小物业到历时1年多的统一物业引进、从过去小范围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到现在的55组461个充电接口,还有小区3栋高层6部电梯的更新更换等等。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傅天雷发挥“穿警服的副书记”机制优势,协助社区党委参与基层自治,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打造平安宜居社区的生动体现。

  社区硬件设施建成后,傅天雷又开始着手“软件”建设。他带领社区干部通过上门走访、张贴宣传材料等方式,建立了社区居民“反诈微信群”,住户入群率达92%。但是建群的作用不仅仅是反诈宣传,只要居民在群中反映问题,无论大小,他都会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在傅天雷的组织协调下,社区干部、物业负责人、接诉即办工作人员积极入群、联合响应,居民反映的很多诉求都快速得到了解决,“反诈微信群”变成了“有求必应群”。辖区内曾经有一条小路,每当雨季来临就会泥泞不堪。作为社区党委副书记,傅天雷积极与社区协调对接,按照社区资金使用要求,主动找到相关单位进行预算设计,经过多次沟通、反复协商,一条长90米、宽1.2米的透水砖路在雨季来临前修成了。现在每天看到群众高兴的从这条路上走过,傅天雷特别有成就感。他觉得,这条路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更走进了百姓的心里,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对未来的期盼。

凝聚微光

  在社区工作的8年时间,傅天雷帮助了很多人,也收获了支持和鼓励。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依托社区党委倡导发起了“微光行动”志愿服务,组织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老党员、鳏寡孤独等,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希望,传递温暖。在他的动员下,佑安医院、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都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微光行动中,有21家单位成为了志愿服务的成员单位,还有来自23个国家的50多名国际留学生。

  不啻微光,汇聚成阳。志愿者队伍愈发壮大,“微光联盟”工作室由此成立。目前,已组织开展专题协商议事16次,公益法律咨询59次,慰问重点特殊人群109人,推选出“社区好邻居、最美志愿者、优秀楼门长、贴心物业管家”等10类标兵40余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7件,为守护一方平安、确保社区稳定、促进邻里和谐,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社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也不是一下子都解决掉,但需要有改变和进步。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如今,傅天雷依然满腔热情,坚定地走在建设自己心中理想社区的路上。

[编辑: 本报责编]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躬身为民践初心 乡村振兴显身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