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聚焦两会:陶秋燕 关于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建设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提案

2020-01-15 来源:法治快报网

  作为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在增强文化自信、拓展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打造国际消费枢纽城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北京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城市消费,实现减量增质,在“保基本、提品质、显特色、优环境”四方面重点领域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建设,但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消费品质、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北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文旅消费相对不足。据北京市统计局、文物局和文旅局官网信息,北京市范围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8个,市级文保单位357个、博物馆179个,A级以上景区253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消费潜力大。2018年,北京市文化产业规模为1万亿人民币,其中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产业规模为99.8亿元人民币,文化旅游消费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彰显北京特色的高端消费不足。据北京市统计局调查,2019年,73.2%的北京夜间消费主要以美食餐饮活动为主,文旅消费占比相对较低。
  
  3.商业空间规划未充分考量文旅消费需求。现有商圈打造未充分兼顾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消费环境的优化。
  
  4.针对文化旅游消费的整合性宣传不足。缺乏能代表国际文化中心和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统一形象宣传;据《北京文旅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北京文旅产品消费者中,“80后”“90后”群体占51.4%,“95后”及“00后”占15.8%,“网红景点”获得追捧。而目前针对新生代消费群体,移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利用不足。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规划特色消费空间,整合文化资源与商业元素
  
  强调“多规合一”,将“一城三带一区一圈”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与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将王府井、大栅栏等广域级商业中心建设,与中轴线、什刹海、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将文化资源保护与商业元素开发在空间格局、要素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与综合运用。
  
  2.深化文旅融合,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一是激活旅游演艺消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标纽约、伦敦等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旅游演艺产业,集中力量扶植、制作凸显文化元素、北京特色、艺术精湛的国际化旅游演艺作品。二是点亮夜间文旅经济。以高频、多样、优质的夜间文化活动激发文化消费活力,围绕西单、王府井、前门、三里屯、蓝色港湾等重点商业区,打造汇聚演艺表演、阅读分享、文创产品、观影体验、高档住宿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综合体。三是围绕文化带,打造高品质的京郊文旅项目。充分发掘长城、西山、运河等文化带的文化内涵,将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保护与开发,整合设计登山健身、旅游休闲、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文旅活动,发展乡村民宿和精品酒店,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和消费项目。
  
  3.以国际交流活动为契机,打造文化消费品牌
  
  充分利用北京主办的国际会议、论坛、博览会、交易会、文化周、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活动,设计、形成、展示、体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与文旅项目。以“传统文化+时尚品牌”赋能发展,创新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模式,借助品牌授权、数字化应用等手段,促进文博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北京礼物”产品体系,重点发展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符号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纪念品,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4.创新营销手段和渠道,拓展文化影响力
  
  利用移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数字媒体等传播与营销渠道,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发数字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编辑: zhao]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聚焦两会:白景峰 关于建立明清北京城博物馆的建议

下一篇: 聚焦两会:霍震宇 关于优化北京营商环境,推进企业及时支付的提案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