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云南大理:踏实肯干 勤劳双手摘“穷帽”——记乔甸镇孔下村杨丽萍脱贫事迹

2020-07-30 来源:法治快报网
  法治快报网 (通讯员 李爱萍 洪金淑)我们到杨丽萍家的时候,她正在辅导女儿做作业,时不时提醒孩子头抬高、注意肩膀、注意握笔的姿势……看到我们她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
  
  帮扶责任人洪金淑仔细地问了她最近的情况,询问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她开心地说:“现在生活逐渐好起来了,种植的两亩多葡萄也很快就能卖了,今年的价格应该还是可以的,我家的葡萄也还是大颗的(宾川方言:葡萄颗粒大)。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的政策好,要感谢县法院还有洪姐(洪金淑)的关心和支持,如果不是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家四口可能现在都没有住处。现在我在杨保街中心幼儿园打工,丈夫在宾南高速施工处给人家开砂土车,工资待遇还可以。女儿成绩不错,在班级排名比较靠前,儿子现在也懂事多了。总体来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
  
  杨丽萍是宾川县人民法院挂包的乔甸镇大罗村委会孔下组的村民,她到广东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黄瑞楼。结婚以后,两人继续在广东生活,在两个孩子出生以后,生活压力逐渐大起来,但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家人还是过得去。可是从小儿子学走路开始,杨丽萍就发现了不对劲——儿子随便擦碰一点就会有很大一块瘀伤,伤口出血不止。杨丽萍带孩子辗转多个医院,均诊断为血友病。这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自发性出血,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造成外伤,一旦有轻微出血就需要去医院注射凝血因子。对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为了孩子,杨丽萍夫妇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到了乔甸大罗的孔下村老家。回家以后,杨丽萍一家借住在大伯家的老房子里,耕种一亩多地,日子捉襟见肘。
  
  就在这时,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了。了解到杨丽萍家的情况后,及时地将她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他们一家的难题。第一步首先是住房,只有解决了住房子的问题,才能安心发展生产。通过财政兜底保障住房,为杨丽萍家新建了60平方米的新房,置办了简单的家具,解决了住房问题。搬进新家的杨丽萍,心里总算踏实下来了。
  
  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发展生产了。因为常年在外务工,杨丽萍和丈夫缺乏技术,只能种植烤烟和玉米等技术难度低的作物,收入有限。村委会和帮扶责任人及时的反馈她家面临的缺技术问题,镇上也多次组织专家给贫困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杨丽萍和丈夫终于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说干就干,两人很快就在一亩多的土地上种起了葡萄。因为面积较小,丈夫黄瑞楼就在外打零工,夫妻俩起早贪黑,勤劳肯干的精神村里人都实实在在看在眼里。通过金融扶贫,夫妻俩贷款50000元发展葡萄种植,现在种植面积达到了3.6亩。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小儿子的医保问题也有了着落。杨丽萍说:“之前医保不可以报的时候,娃娃打一次凝血因子就要一千多块钱,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现在只要两百块左右,减轻了很多负担。”现在,州人民医院对于血友病的医疗政策更加完善,定期有医生关注并反馈孩子的情况,不需要办理住院即可开凝血因子,看病方便了许多。医院还对他们进行了日常护理培训,以便更好地保护孩子,减少伤害。
  
  在党和政府以及村委会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帮助下,杨丽萍和丈夫通过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摘下了贫困帽,2017年,经过综合评定,杨丽萍家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杨丽萍在杨保街幼儿园里给孩子们做饭,下班以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地里,开始辛勤劳作,丈夫只要哪里有活计,再辛苦也会去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杨丽萍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在原来的基础上盖了杂物间和厨房,改善了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迈进了小康生活。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曲靖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诉讼服务中心” 活动

下一篇:治庸•安边丨云南怒江: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保稳定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